首页

您好,欢迎来到消毒设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消毒设备网 > 新闻资讯 > 环保热点 > 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24-05-29 来源: 第三方 浏览量:449

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介绍,生态环境部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正式签署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合作协议;稳步开展生态状况调查评估,联合中科院完成2015-2020年全国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并发布成果;加大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破坏问题查处力度,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修订了建设指标和管理规程;积极配合人大法工委开展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推动《国家公园法》等制修订。
 
  原文如下↓
 
  ​​张玉军: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见面交流。生态保护工作离不开媒体朋友们多年来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借此机会,首先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7月,党中央时隔五年再次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生态保护修复上强化统一监管,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过去一年,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切实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职责,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积极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以及“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正式签署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国政府倡议设立的昆明基金正式启动,将为促进“昆蒙框架”成功实施,加速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贡献中国力量。
 
  二是稳步开展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我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完成2015-2020年全国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并发布成果,全面系统掌握近5年全国以及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生态状况及变化情况,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为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加大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破坏问题查处力度。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人为活动双月度遥感监测,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加大秦岭、荒漠化地区生态监督,建立“监控发现—移交查处—督促整改—上报销号”常态化监管工作机制,实现生态破坏问题闭环管理,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重要生态空间的趋势。
 
  四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修订了建设指标和管理规程,新遴选命名了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推动创建工作不断提档升级,同时,加强对已命名地区的日常监管,确保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质量与成效。
 
  五是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法规标准制度建设。积极配合人大法工委开展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推动《国家公园法》等制修订,印发《自然保护地 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线索处理处置工作机制(试行)》,发布生态状况评估和成效评估相关标准规范,进一步推动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另外,就在上周,5月20日至21日,我部召开了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机构改革5年来生态保护监管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明确了新时期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的方法与路径,部署了重点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力度,筑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生态根基。
 
  谢谢大家!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上一章:藻类生物多样性监测,无锡有“神器”...
下一章:218元/吨限价!怀化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飞灰固化服务招标!...

内容声明: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


本文地址:www.chinaxdsb.com/article/56923.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消毒设备网

新闻内容更多

广告位

一周排行更多


内容声明: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