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了2025年《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环办科财函〔2025〕197号)。为便于各相关方使用目录,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编制了鼓励类技术典型应用案例,将陆续在微信平台上发布。所有案例均来自目录入选技术的申报材料,案例内容经业主单位和申报单位盖章确认。
技术名称
生物法恶臭气体治理技术
技术依托单位
苏州路易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工艺路线
通过筛选、驯化培养出恶臭分解优势生物菌剂。在线检测预处理后废气的恶臭浓度,相应调整菌剂投加量,实现恶臭物质的高效降解。
主要技术指标
以某除臭工程为例,风量40000m3/h,菌剂稀释倍数40倍,当治理前臭气浓度为3090(无量纲)时,治理后臭气浓度为549(无量纲)。运行温度20℃——38℃。
技术特点
生物菌的活性及适应性强,可快速捕捉、分解臭气组分,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
适用范围
市政设施、农业废弃物处理装置等产生的恶臭气体治理。
案例名称
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街道生活垃圾恶臭治理项目
业主单位
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办事处
案例概况
工程地址:娄葑街道所属社区垃圾房。
工程规模:99个垃圾归集房除臭。
投运时间:2022年11月。
验收情况:通过验收。
工艺流程
智能恶臭治理排放技术通过前端在线监测装置实时采集氨气、硫化氢及臭气浓度等关键指标数据,并借助物联网技术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云平台。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对恶臭特征进行精准分析,结合生物菌剂的最佳降解效率曲线,智能调节反应系统中的菌剂投加量和气体停留时间,实现臭气组分的高效分解。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臭气经治理后,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要求。
二次污染治理情况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水泵会产生噪音,采用隔音棉的方式降低噪声。
主要工艺运行和控制参数
运行温度20℃——38℃;有效活性菌数量>3×109cfu/ml。
投资费用
设备投入99台,共140.2万元。
运行费用
项目年运行费用7439元/台设备。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
通过智能化在线监测与精准运维管理,显著降低系统能耗、减少人工投入并优化药剂使用效率,实现降本增效的可持续运营目标。
来源:技术部
原标题:2025年《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鼓励类技术案例(14)生物法恶臭气体治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