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产业作为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环保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产业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栏目将聚焦生态环保产业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模式,深入宣传推广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发布环境技术进步奖项,全面介绍行业内的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引导行业持续创新,加快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的融合赋能,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环境技术进步奖
项目名称:化工废水电催化全过程减污控毒关键技术、成套装备及产业化应用
项目编号:HJJS-2024-1-02
获奖等级:一等奖
完成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润科环境有限公司,江苏方洋水务有限公司
完成人:韩卫清、王瑾丰、魏卡佳、任洪强、胡海冬、涂勇、郭磊、王祎、刘福建、朱来松、戴君诚、陈勇、高占平、崔韬、倪嵩波
项目简介
废水毒性控制是生态环境健康的关键保障,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工信部“环保装备发展计划”均指出,提升毒性削减装备水平是工业废水治理领域的重点。电化学技术兼具直接电子传递、多级活性物种介导的氧化与还原特性,是实现减污控毒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何突破电极基体——活性层-相界面的复合催化性能与反应器效能瓶颈,实现电化学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是行业公认的重点和难点。
项目主要创新点包括:(1)研制了原子渗透与微纳孔簇界面耦合电极,解决了复杂体系下的催化层脱落与催化性差的难题; (2)创制了高传质限域微通道电化学反应器,突破电化学反应“扩散控制”关键限速步骤; (3)建立了极端条件下电化学毒性稳定控制技术与动态识别方法,实现了全流程减污控毒高效工程应用。
项目成果授权发明专利57件,其中国际专利6件,发表SCI论文110篇;编制国际/团体标准4项,完成并上报首项电化学工业水处理国家标准,形成了完备的电化学减污控毒知识产权体系;入选国家“五基发展目录”与工信部《鼓励推广技术和产品目录》;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石化联合会专利金奖1项。
该项目成果应用于江苏、上海、内蒙古及越南、印度等76项工程,核心技术应用于内蒙古化工废水污染的沙漠(芒硝湖)治理项目等重点工程。产品销售至西班牙、阿根廷、土耳其等13个国家(地区),近三年销售额31.9亿元,出口额6295.6万元。
获奖感言
韩卫清 南京理工大学 教授
电化学技术兼具直接电子传递、多级活性物种介导的氧化与还原特性,是实现废水减污控毒最有效方法之一,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案。近几十年来,已在化工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在污染物降解、毒性削减、资源化回用和化学品合成等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和巨大的潜力。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本团队历经近20年攻关,系统开展了材料界面调控、反应器流态干预、多级活性物种介导的工艺过程与水质毒性关联特性的研究,实现了数十项国内、国际工程应用,并牵头编制我国首个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国家标准(GB/T 45386.1-2025),显著提升了我国电化学水处理技术水平,引领了环保产业技术革新,保障了重点行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技术部
原标题:环保新质生产力|化工废水电催化全过程减污控毒关键技术、成套装备及产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