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产业作为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环保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产业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栏目将聚焦生态环保产业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模式,深入宣传推广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发布环境技术进步奖项,全面介绍行业内的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引导行业持续创新,加快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的融合赋能,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环境技术进步奖
项目名称:煤电低负荷时烟气中非常规污染物防治与降碳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项目编号:HJJS-2024-1-05
获奖等级:一等奖
完成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国能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人:朱法华、李秋白、李军状、谭锐、张志强、康朝斌、段玖祥、陈辉、常金旺、王兴、许月阳、何新荣、殷戈、常青
项目简介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的推进,我国进入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阶段。煤电机组逐步由“发电主力”向“托底保供”电源进行转变,低负荷运行成为常态。由此带来的烟气参数偏离,导致SO3、NH3、PM2.5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更加突出;同时,锅炉和汽轮机参数偏离,造成供电煤耗上升,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项目团队历经10年研发,在非常规污染物检测方面,发明了低检出限、高准确度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并制定了国内首个固定污染源烟气中PM2.5测定标准,检测限优于ISO标准的85%;在非常规污染物协同抑控方面,发明了理化双调的协同抑控技术,SO3、NH3、PM2.5的减排效果均优于国内外最严标准;在深度调峰方面,首创了煤电低碳灵活运行关键技术体系,发明的超高背压供热技术,实现了国际首台套应用,供热期供电煤耗下降50克/千瓦时,同时促进了新能源发电的消纳,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授权发明专利52件,实用新型30件,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79篇,制定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35项。近三年累计销售额19.2亿元,利润4.6亿元,年减排非常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分别为2.5万吨、748万吨。相关政研报告获中共中央办公厅采用,为我国煤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
获奖感言
朱法华 国家能源集团 环保首席科学家
在国家“双碳”战略的指引下,传统煤电行业面临着节能减排与灵活调峰的双重挑战。面对低负荷工况下非常规污染物治理困局和能效下降的难题,我们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煤电非常规污染物精准检测、协同抑控与机组低碳灵活运行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推动了行业技术体系的革新,助力发电企业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减少。当前,团队正深入研究煤电复杂工况下多污染物高效治理协同碳减排技术及示范,探索"火电+新能源"耦合模式。我们深知,这份荣誉只是新征程的起点。国家能源集团作为拥有全球最大火电装机容量的综合能源企业,我们肩负着引领能源技术发展的使命与责任,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笔,在能源革命的画卷上书写绿色答案。
原标题:环保新质生产力|煤电低负荷时烟气中非常规污染物防治与降碳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