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发展规划(2025—2027年)》(下称《规划》),基期年为202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7年,远期至2030年,要求到2027年,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力争达到6000亿元,建成世界级新能源先进制造业集群、世界级优质新能源开发基地、国家级氢能综合应用示范高地的“一集群、一基地、一高地”的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格局。
《规划》指出,截至2024年底,四川省拥有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近200家,其中本土上市企业11家,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上榜企业37家。全省新能源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约2079亿元,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三位。光伏材料、风电装备、氢能装备等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电池片产能约占全国六分之一,光伏产品产能居全国前三位,氢能产业营收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风电整机新增装机容量位居全球前十。
四川拥有突出的清洁能源禀赋,是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品种齐全,风能、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7.58亿千瓦。全省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48亿千瓦,年发电量6764亿千瓦时,占全国的22.4%,居全国第一。全省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1.15亿千瓦,主要集中在凉山、攀枝花地区,广元、绵阳、泸州、雅安等盆地周边山区也有零星分布。全省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6.43亿千瓦,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的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等“三州一市”地区,可利用闲置土地、荒山、荒坡、废弃工业土地及构建筑物顶等开发。
《规划》立足四川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对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形势、机遇挑战、发展环境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四川新能源产业现状、趋势及潜力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集各方意见,系统围绕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集群式产业链升级、推动产业智能绿色转型、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生态、加快拓展应用市场规模等5方面提出了17项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