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五年来,国家电投集团深入践行“双碳”目标,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清洁低碳转型。
“双碳”目标引领能源航向,推动绿色发展。五年来,国家电投集团坚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扎实推进“均衡增长战略”落地,加大能源结构清洁化调整力度,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减碳,全力推动低碳零碳技术创新,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转型升级,多措并举推进节能减污降碳,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清洁低碳转型,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国家电投力量。
“双碳”目标提出5年来,国家电投集团累计清洁能源发电量超1.7万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减碳效应超13.94亿吨,相当于770亿棵树年吸碳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五年来,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勇当清洁低碳转型排头兵
全力推进新能源发展,建设规模持续领先。国家电投集团加快推进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创新之路。建成投产青海共和、内蒙古达拉特、四川甘孜等一批大基地。青海共和光伏产业园区建成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园区,配套“青豫直流”的百万千瓦级塔拉滩电站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刷新多项世界纪录。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基地一期120万千瓦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海上风电实现新突破,江苏滨海北H1、广东徐闻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先后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截至2025年8月,国家电投集团电力装机超2.72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1.99亿千瓦,占比73.16%。“十四五”时期,风电装机规模增长2.4倍,光伏装机规模增长3.1倍。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核电项目不断取得新突破。作为世界首批三代核电项目,海阳核电1、2号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商运六年来已安全稳定发电超1354亿千瓦时,节约原煤消耗578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过亿吨。海阳核电已实现核能供暖稳定运行,正式向乳山市、海阳市供暖。“暖核一号”六个供暖季以来,累计供热1432万吉焦,节约原煤消耗约1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36万吨,两市相继成为“零碳”供暖城市。
因地制宜稳妥有序推进火电清洁低碳发展。优化存量方面,建设以清洁高效煤电为基础的综合能源项目。做优增量方面,科学设置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通过“上大压小”推动煤电清洁低碳发展。截至2025年8月,煤电投产7304万千瓦,通辽四期、平圩四期等项目安全有序建设,广东前詹、江西分宜二期项目稳步推进。
五年来,积极拓展产业融合减碳,勇当能源革命排头兵
探索绿色氢基能源新赛道,着力打通绿电-绿氢-绿色氢基产品产业链。国家电投集团以绿氢为核心纽带,建成投产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可年产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年减少碳排放65万吨,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性投产绿色合成氨单体项目。
持续推进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全面启动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按照“一县一策、分类推进”原则,组织形成规模化推广方案及“一样板村镇+三模式”4种业务形态。目前在河南兰考建设了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县。
聚焦铝产业节能降碳,电解铝能耗持续降低。国家电投集团开展光伏直流供电解铝方案研究,推动电解铝、氧化铝厂区分布式光伏建设,在宁夏青铜峡市建成全国首个采用20千伏直流直送接入电解铝的光伏发电项目。截至2025年8月底,铝液综合交流电耗13398千瓦时/吨,同比降低37千瓦时/吨。
积极布局绿能零碳交通产业,先行示范多点开花。国家电投集团持续推动以换电重卡为代表的电能替代和以氢燃料电池及系统为核心的氢能零碳交通产业发展,在氢能领域,已交付的搭载“氢腾”电池的大巴、卡车、船舶、无人机等产品超过千台;在换电重卡领域,累计在运换电重卡、矿卡及工程机械3万辆,建设充换电站超830座,织就一张覆盖超2万公里的低碳运输干线网络。
五年来,全力推动低碳科技创新,争作能源科技创新排头兵
攻坚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里程碑节点捷报频传。“国和一号”三代核电自主化历经多年攻坚,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产业链;2024年2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在上海临港总装下线,并于同年10月7日,实现首次点火成功,标志着“重型燃气轮机”研制取得重要进展,全面进入整机试验验证阶段。
积极开展传统火电科技创新,激发绿色转型新动能。国家电投集团围绕火电减排提效,开展节能降耗、灵活性提升等技术改造进行科技创新,布局开展新建清洁高效火电机组技术研究。截至2025年8月底,集团累计99台机组具备30%及以下深度调峰能力,全力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核能领域,全面布局先进核能科技创新,扎实推进大堆、小堆、微堆和研究堆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建设。光伏领域,黄河公司研发的高效N型TBC电池转换效率已经突破26.08%,探索研究光储集成同步发电机等新能源构网前沿技术,为破解大规模并网光伏间歇性、波动性问题提供国家电投方案。风电领域,提升风功率预测准确率,开展构网型风机示范工程建设。
稳步推进碳捕集封存及利用(CCUS)技术研究及示范。远达环保自主建成国内首套万吨级燃煤烟气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并于2022年研发出新一代低能耗碳捕集成套技术,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项目已连续稳定运行超过2万小时,成为国内火电行业最长周期运行的碳捕集工程。
五年来,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树立能源消纳新范式
构建“源-网-荷-储-用”体系促进新能源消纳。国家电投集团建成全球首个“风-火-铝互补运行”的局域电网、建成我国首个高载能产业清洁发展示范区——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打通了“以煤发电、以电炼铝、以铝带电、以电促煤”的发展闭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走出了一条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电解铝绿电消费占比30%左右。
开展电力设备及铝业资源循环利用。国家电投集团建成了涵盖高效电池研发制造到组件回收的绿色循环产业创新链,光伏组件回收中试线综合回收率92.51%。建成5000吨/年铝电解废阴极炭块综合利用工业生产示范线,可利用废阴极炭块生产石墨和氟化盐5000吨;建成1万吨/年炭渣利用生产线,采用火法物理分离的处置工艺提取电解质块,作为电解保温料使用;建成5万吨/年新型大修渣资源化生产线,实现铝电解大修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
五年来,提升绿色低碳能力建设,全力构筑发展新跑道
锻造碳资产管理能力,争当市场建设先行军。集团高效完成碳市场履约,高质量完成2019-2023年度配额清缴工作,实现100%履约。牵头编制的海上风电CCER方法学获得国家发布;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成功登记全国首例新CCER项目。
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引领碳足迹标准编制。开展绿色能源装备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字化评价系统研究与应用,累计完成中旅易程、氧化铝等碳足迹业务,为国家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提供国家电投力量。
创新碳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原创性创新落地11项全国首单碳金融创新产品,累计融资近60亿元,平均降低融资成本15-30个BP。
五年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电投集团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坚持以绿色、高效、清洁能源开发和电站服务业为主导,积极开展绿色项目投资、绿色产品贸易、绿色金融合作、绿色低碳技术合作等,聚集绿色低碳转型最大合力,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集团扎根哈萨克斯坦,打造的“南有札纳塔斯,北有阿克莫拉”绿色能源双核支撑,连续刷新中亚最大风电在运纪录,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60万吨,成为中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项目。2022年10月,中国在土耳其最大直接投资项目——胡努特鲁电厂两台660兆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投运,环保指标超欧盟标准,每年可发电超100亿千瓦时。
能源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行业,也是实现碳达峰行动的重要战场。国家电投集团将持续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深度推进煤电转型,积极培育未来能源,持续培育绿色多元产业优势,努力争作以能源供给革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排头兵,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国家电投力量。
采写 丨 王倩倩 马宁慧 吴磊
原标题:“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国家电投集团“含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