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三军列阵、铁甲生辉,不仅展现出中国的强国气象,更让“中国智造”闪耀世界舞台……碧水源作为高科技企业,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在“膜法治水”领域坚持科学自力自强,不断推进关键技术、材料、装备的国产化替代。
在迎接伟大祖国76岁华诞的今天,我们来盘点碧水源在“国产化替代”方面所走过的奋斗征程,带您了解碧水源如何逐步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膜”局面,实现高端膜材料与装备从追赶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之路……
本篇为MBR篇。
从技术受制于人到实现国内领军,碧水源用二十余年的坚守与突破,改写了中国MBR膜产业的发展轨迹,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70%,成为国产化替代的中坚力量。多年来,公司始终秉持膜法治水的初心,以自主原创技术推动膜法治水迈向“国膜领军”的新阶段。
技术突围:打破垄断奠定国产化根基
发展初期,中国MBR膜技术被欧美日企业牢牢掌控,国内市场高度依赖进口产品。碧水源自创立之初便明确以膜技术为核心战略,集中力量攻坚MBR技术研发。面对技术薄弱与市场认知不足等挑战,公司坚持创新驱动,逐步实现从技术积累到实践突破的跨越。
(碧水源第一代MBR膜组器)
2001年,碧水源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套小型MBR设备(日处理规模5-50吨),实现了国产MBR组器“从无到有”的突破,推动分散式污水处理从传统工艺向膜技术升级,开启中国膜法水处理新时代。
2004年,通过持续技术优化,碧水源将MBR设备处理规模提升至50-600吨/天,满足中大型污水处理需求,推动MBR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2005年,公司迎来重要转折——中标北京密云再生水厂万吨级MBR项目。该水厂出水水质优异、运行稳定,充分验证了碧水源MBR技术的先进性与可靠性,为公司赢得广泛声誉。以此为契机,碧水源加快建设自主研发基地,并成功承接多个北京奥运会配套污水处理项目,进一步确立市场领先地位。
2008年,碧水源在国内率先开发出纤维增强型中空纤维膜材料,结合高低交互曝气、三位集水等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对高强度膜材料的长期垄断,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持续领跑行业。
持续创新:从国产替代到技术引领
2010年,创业板上市为碧水源注入强劲资本动力。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BR膜产品,性能比肩国际主流产品,实现国产化原位替代。同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强化技术话语权。
2019年,碧水源通过构建梯度网络膜孔结构、突破槽式集气脉冲曝气等核心技术,实现MBR产品全面系列化,覆盖市政、工业及敏感水域等多元场景。其膜法水处理市场份额突破70%,成为行业标杆品牌。
2025年,依托二十余年技术积淀,碧水源实现MBR膜技术新一轮革新。以智能制造赋能全流程生产,通过结构创新与材料优化,新一代MBR膜组器在提升产水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能耗,形成标准化产品矩阵,持续推动行业升级。
(碧水源最新MBR膜组器)
智造未来:高端突破与全球布局
面向新征程,碧水源将以“内生提升+外延增长”双轮驱动,持续扩大核心业务优势,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深化产学研融合,为水务行业注入新动能。在国际化方面,公司以“一带一路”为支点,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向世界展示中国技术的绿色力量,让“碧水源品牌”成为国际水务领域的一张亮眼名片。
二十年磨一剑,碧水源以自主创新诠释硬核实力,以碧水使命书写绿色传奇。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碧水源将继续以膜为核,智造未来,为中国乃至全球水环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本文系碧水源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图片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