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省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两项指标出现阶段性改善,大气治理交出亮眼“成绩单”。随着副热带高压登场,高温、小风、少云等不利气象条件频现,臭氧污染风险仍然突出,成为当前大气治理的“拦路虎”。为确保“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圆满收官,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出台《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高质量完成2025年空气质量指标十项措施》,明确攻坚路径,压实治理责任。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积极响应,全面加强数据质量管控与监测效能建设,严守数据“真、准、全”底线,同时推进审核流程智能化,实现高值区域快速识别与调度处置,显著提升治理响应速度与精准性,标志着江苏大气环境监测正式迈入“数智控污”新阶段。
一、强化数据审核,推动站点数据质量提升
江苏省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管理中的大气监测站是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提升监测数据质量,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各驻市环境监测中心成立限值限量数据审核工作专班,建立省级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监测站点137家运维机构清单,同时开展限值限量监测站点数据质量与运维规范试评估。经过系统整治,限值限量监测站点数据质量显著提高。今年8月,全省限值限量数据联网站点数量较6月份增加21个,大气标准站数据一审完成率增长20个百分点,数据上传率与审核率实现大幅提升,为工业园区环境精准管控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二、构建监管新范式,夯实数据质量基石
作为臭氧污染的重要前体物,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与管控是关键。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统筹13个驻市环境监测中心,对全省168个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站VOCs监测设备展开了一轮“地毯式”全覆盖现场摸排。通过查找问题、立即整改,逐步构建起“责任明确—技术赋能—考核问责”三位一体的属地监管机制。同步推进运维人员“分层培训—实战考核—制度约束”能力提升计划,并借助“团队组建—精准抽查—技术帮扶”组合策略, 从“人”和“制度”双管齐下,推动园区VOCs 监测数据质量全面跃升。
三、“端—边—云”协同创新,破局数据应用滞后难题
长期以来,VOCs监测普遍存在数据审核任务重、流程慢、应用滞后等痛点——人工审核耗时久,数据反馈不及时,往往错过污染处置的 “黄金时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与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攻关,成功研发“端—边—云”一体化智能运维质控系统。该系统集成自动积分算法、智能审核算法、远程质控模块与质控决策机制,融合统计模型、机器模型及时间循环神经网络等先进算法,大幅提升数据审核效率与准确性。作为连接云端与现场的 “桥梁”,智能质控器已逐步投入使用,为数据传输与质控提供稳定硬件支撑。下一步,江苏将深化自动审核与人工审核数据的比对验证,持续优化算法模型,推动智能审核系统早日全面投入环境治理实战,最终实现“无人值守—无感干预—无限可信”的智能化运维质控体系。
从PM2.5浓度的稳步下降,到VOCs监测的全面排查,再到 “端—边—云” 智能系统的技术突破,江苏正以 “严质控、强审核、智管控” 为抓手,持续推进大气监测数智化转型。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以数据质量为核心,通过强化责任落实、技术创新和系统治理,推动限值限量监测质量显著提升。从现场摸排到“端—边—云”智能运维质控,从制度完善到运维优化,多项举措协同发力,实现了监测数据上传率、审核率大幅跃升,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提供了坚实支撑。
供稿 |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原标题:地方撷英|筑牢“真准全”数据基石,数智赋能打赢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