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来到消毒设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消毒设备网 > 新闻资讯 > 环保观察 > “洋水务”撤退信号!最赚钱的时代结束了?

“洋水务”撤退信号!最赚钱的时代结束了?

2025-07-15 来源: 第三方 浏览量:19

“洋水务”撤退信号!最赚钱的时代结束了?

  1 苏伊士出售在华水务资产,威立雅退出兰州项目
 
  曾经叱咤风云的“洋水务”正在退出中国市政水务市场。
 
  今年4月,彭博新闻社曾经报道,苏伊士正在评估退出其中国水务基础设施的资产,汇丰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其顾问已经开始寻找对这些资产感兴趣的买家。6月23日,后续消息传来,首创集团、中国建筑、广东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家公司已经参与了第二轮竞标,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买家加入。
 
  据了解,苏伊士对中国水务资产的估值可能超过20亿美元。事实上,苏伊士退出市政水务市场,之前已有信号。5月30日,苏伊士集团旗下的中法水务投资(三亚)有限公司就将其所持有的三亚中法供水有限公司50%股权转让至三亚环农集团,由环农集团整合全市供水资源,统一管理运营。
 
  除了苏伊士,中国市政水务市场的另一家外企巨头——威立雅也有类似动作。2022年8月10日,兰州城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人信息变更,由兰州市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威立雅水务(黄河)投资有限公司变为兰州市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兰州水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也就是说,兰州水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已经接收了原属于威立雅的全部股份,威立雅已经不再是兰州城市供水集团的股东。
 
  众所周知,兰州项目曾经是威立雅进军中国市政水务市场的一个标杆。2007年1月,威立雅以远高于竞争对手6倍的投标价——17.1亿元,中标了兰州供水集团49%的股权,净资产溢价达到280%,一举震惊行业。
 
  谁知,携手15年后,威立雅与兰州供水最终还是分道扬镳,原计划的30年合作期成为一场幻梦。
 
  苏伊士与威立雅的退出,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洋水务”在中国的现状。中国水网的榜单显示,2015年,虽然威立雅在规模上以1352万吨/日的特许经营规模排行水务产业第六,但其新增规模仅1万吨/日,增速排行跌落至29位。另外两家外资水务公司,苏伊士水务保持了一定增速,胜科水务也在持续滑落。
 
  不同的是,威立雅并未像苏伊士那样打包出售中国市政水务资产,其在上海、天津、昆明、常州、海口等地的供水项目目前还都还在合作期。
 
  2 曾经高溢价四处攻城略地,后期逐渐归于沉寂
 
  回顾“洋水务”在中国的历史,可谓一波三折。
 
  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自来水厂全部是国营企业,由政府集中统一管理。所带来的问题是政府资金不足,无法满足高速的城市化对于水资源的渴求。同时国营水厂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
 
  1986年,以日元贷款支持长春市中日友好水厂建设为标志,外资开始成为中国供水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之一。而1992年苏伊士投资广东中山市坦洲水厂,则开启了外资直接投资建设并运营水厂的大门。进入新世纪,伴随着中国公用事业改革大幕拉开,“洋水务”也迎来了他们在中国的黄金时代。2002年12月,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以此文件为标志,中国水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从此汇入“公用事业改革”的大潮之中。
 
  紧随其后,2002年,威立雅以超过净资产3倍的溢价收购了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的股权。2003年,威立雅又联手首创投资公司以4亿美元收购深圳水务集团45%股份,完成了当时中国水务业最大的并购交易。
 
  其后5年,外资水务企业祭起高溢价的法宝,不断地四处攻城略地,相继在昆明、遵义、海口、渭南、呼和浩特、扬州、天津等地进行大规模收购行动。其最高峰则是2007年1月威立雅以17.1亿元的投资承诺收购兰州供水集团净资产45%的股份,远远超出同时竞标的中法水务4.5亿元和首创股份2.8亿元的报价,有人将其评价为“城市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中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
 
  根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产业研究中心调查,截至2008年底,威立雅水务、中法水务、中华煤气、金州环境、汇津水务和美国西部水务等6家最有影响力的外资水务公司已在中国获得签约供水项目50多个,供水总能力达到2000多万立方米/日,相当于全国供水总能力的8%。
 
  不过,伴随着“洋水务”的大肆扩张,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出现。国家安全是屡试不爽的杀手锏。有人质疑,城市自来水是比所有战略产业都更加重要的生命产业,为什么在我国外汇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还要为引进外资把事关人民用水安全的自来水公司卖给西方国家?
 
  水污染问题也是理由之一。今年4月,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爆发,虽然起因是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原油泄漏,但兰州威立雅自然也难辞其咎。
 
  当然,争议的焦点还是高溢价。外资水务企业投入如此高的成本拿项目,使得公众担心企业会通过提高水价的方式来盈利,最终还是由老百姓来买单。
 
  重重因素聚集起来 ,使得外资水务企业面临着不小的压力,由此也低调了许多。2010年后,威立雅、苏伊士逐步减少了市政水务项目的竞标,德国柏林水务每年所做的项目也非常有限。以前,一有项目信息发布,外资水务公司就趋之若鹜。但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外资企业的身影了。
 
  总体来看,“洋水务”在中国曾经经历过发展高潮,使得一批率先吃螃蟹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但伴随着舆论对其高溢价手段的质疑,外资水务企业再度归于沉寂。
 
  3 预期的收益回报不匹配,最赚钱的时代结束了?
 
  如今,苏伊士出售在华水务资产,又释放出什么信号?直接的原因,是新的大股东BlackRock(贝莱德)进来,重新评估在华业务。
 
  但其大背景是,近期其他大型法国公司也在纷纷撤出中国市场。2019年,家乐福于以约7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其在华业务80%的股份。此外,迪卡侬也在探索出售其部分在华业务。在全球商业格局不断演变的背景下,欧洲企业正在重新评估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值得品味的是,此前,苏伊士一直在公开场合“力挺”中国市场。早在2021(第十九四届)水业战略论坛上,苏伊士亚洲地区高级副总裁、水务运营总裁范晓军就表示,“未来苏伊士将以中国为基础,打造法国以外的第二个中心,这是我们的一个业务方向。”
 
  2023年,苏伊士集团董事长苏冰岚在跟随马克龙商务代表团访华时又说,苏伊士的目标不是成为中国最大的环境服务提供者,而是成为中国最好的环保公司。在2024年举行的第25届中国环博会上,苏伊士中国环境科技总裁张军还表示,“到2027年,苏伊士希望把国际板块做到40%,而国际板块里最大的市场就是在中国。”
 
  这一次,苏伊士的态度为什么发生180度的大转弯?有读者认为,核心还是这个领域不赚钱,全球化布局的公司对此最敏锐,所以已经转向了下一个新兴地区。
 
  也有读者表示,水处理行业属于民生行业,价格受到政府监管。再加上近几年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供水工程大受影响,供水量增加缓慢,属于抵投资回报,这可能是导致外企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之一。
 
  此前,有业内人士在评论威立雅退出兰州项目时就表示:“2014年兰州水污染事件的根本在于发改委的指导文件价格和外企公司自有资金的时间成本并不匹配导致企业和政府之间经济利益冲突。不仅仅是兰州,实际上威立雅中标的多个市政项目都有这方面原因——价格和之前有出入,预期的收益回报不匹配,只好将其出售。”
 
  或许,这也是苏伊士出售在华水务资产的原因——预期的收益回报不匹配,最终只好将其出售。
 
  当然,这笔交易目前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苏伊士可能决定保留这些资产,或者寻求其他整合中国业务的方式。如果继续竞标,未来也可能会有新的买家加入。
 
  此外,出售水务资产,也不代表着苏伊士已经完全退出中国市场。除了市政水务领域,苏伊士在中国还有很多的固废和危废业务,依然保持着较好的增长。
 
  原标题:“洋水务”撤退信号!最赚钱的时代结束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上一章:冠中生态:董事会完成换届选举,并聘任高管等...
下一章:全球首个废塑料高值化利用产业项目试产成功...

内容声明: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


本文地址:www.chinaxdsb.com/article/74142.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消毒设备网

新闻内容更多

广告位

一周排行更多


内容声明: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