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来到消毒设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消毒设备网 > 新闻资讯 > 市场行情 > 专家观点|任南琪:加强风险管控,共筑美丽中国

专家观点|任南琪:加强风险管控,共筑美丽中国

2025-09-11 来源: 第三方 浏览量:7

专家观点|任南琪:加强风险管控,共筑美丽中国

  在美丽中国百人论坛 2025 年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以《加强风险管控,共筑美丽中国》为题发表专题报告,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加强环境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控,构建更加安全、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屏障,为美丽中国建设保驾护航。
 
  1 “直面挑战:生态环境风险管控亟待升级”
 
  任南琪院士指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已取得显著治理成效,但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一方面,传统重点整治模式难以应对系统性环境问题。随着污染形式从单一污染转向复合污染,区域化生态完整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新课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新污染物(如病原微生物、微塑料等)的暴露风险加剧,威胁人类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明确提出“从重点整治向系统治理转变”,而现有的人才培养与科研体系尚未完全适应这一战略转型,成为亟待突破的瓶颈。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系统性问题,必须借助数字化赋能实现全链条管控。”任院士强调,唯有通过数字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精准感知、智能评估与动态调控,才能破解复杂环境风险的识别与治理难题。
 
  2 “系统治理:数字化赋能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任南琪院士提出,数字化是破解环境风险管控的核心路径。通过构建“感知层-分析层-决策层-服务层”的技术体系,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与风险评估。例如,在感知层,亟需突破高灵敏环境监测仪器的研发瓶颈;在算法层,需建立多源数据融合的智能分析模型;在决策层,则要构建基于风险预判的精准管控机制;在服务层,需要突破服务模式的创新。
 
  “哈工大已牵头联合北大、上海交大等高校,打造‘数字生态与健康’学科方向,致力于培养兼具环境科学与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任院士表示,这一创新学科将聚焦生态完整性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等前沿领域,推动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轮驱动。
 
  3 “人才培养:重构环境学科适应未来需求”
 
  针对环境领域人才培养的困境,任南琪院士深刻反思:当前教育体系是否培养了满足系统治理需求的人才?他强调,环境学科的内涵需从传统的工程与科学拓展至生态健康、数字技术等交叉领域。未来环境人应兼具生态风险评估能力、数据建模能力与系统治理思维,成为“生态健康守护者”。
 
  “我们的终极目标不仅是美丽中国,更是人类健康。”任院士呼吁,环境教育需与“健康中国”战略深度融合,通过跨学科培养,助力实现人与自然的长久共生。
 
  4 “战略布局:以科技创新护航美丽中国”
 
  演讲中,任南琪院士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提出四点建议:
 
  制度创新:完善数字治理制度体系
 
  1.建立生态健康大数据确权与共享机制
 
  2.制定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国家标准
 
  能力建设:强化技术转化与人才培养
 
  1.建设国家级生态环境与健康超算中心
 
  2.开发开源算法系统,降低技术门槛
 
  3.培育"数字生态环境工程师"等新兴职业群体
 
  全球协作:共建人类健康共同体
 
  1.主导制定数字环境国际标准
 
  2.参与全球环境健康监测网络(GEOSS)建设
 
  3.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生态大数据联盟
 
  “2023年全国环保工作大会明确了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倒逼我们必须加速技术创新。”任院士表示,唯有以科技为引擎,才能实现从“被动治理”到“主动防控”的跨越。
 
  5 “共筑美丽中国的时代使命”
 
  任南琪院士的演讲,为新时代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提供了清晰路径。在数字化浪潮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交汇点,加强风险管控不仅是技术命题,更是关乎国家发展、人类福祉的战略任务。以系统思维破解难题,以科技创新赋能治理,以人才培养积蓄力量——这或许正是共筑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核,仅供参考。
 
  原标题:专家观点|任南琪:加强风险管控,共筑美丽中国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上一章:连续三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华光环能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下一章:安徽省宣城市步步落实层层推进“大气攻坚战”...

内容声明: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


本文地址:www.chinaxdsb.com/article/7624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消毒设备网

新闻内容更多

广告位

一周排行更多


内容声明: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