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2025世界储能大会“储能前沿技术与安全”主题论坛在福建宁德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宁德市人民政府主办,邀请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产业链企业的众多代表参会,围绕“储能前沿技术与安全”主题,开展深度交流研讨。论坛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秘书长李丹主持。
论坛共分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两个环节。
在主题演讲环节,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君,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双碳技术中心副主任许东阳,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丽,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庆源,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康利斌,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主任、电化学能源消防安全联合创新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卓萍,中国矿业大学二级教授、国家能源局核电厂消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朱国庆,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徐阳等8位嘉宾分别展开主题演讲。
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君发表《能量密度最高的双级架构,模块化,低压耦合,构网型储能整体解决方案》主题演讲,他指出,在政策、需求、成本下降等多重利好驱动下,全球调频储能市场迎来黄金窗口期。当前,随着风光装机量高速增长,电网稳定面临挑战,储能调频已成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技术。此外,他介绍了上海正泰电源推出的全球首个500+Ah认证组串式交流侧储能方案,具双级拓扑、低压耦合等优势,获多体系认证,未来将向 2000V、更高密度、4小时+长时储能等方向演进,助力能源转型。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双碳技术中心副主任许东阳发表《构网型储能支撑新能源消纳利用和电力系统安全》主题演讲,他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构网型储能在支撑新能源消纳和电力系统安全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随着新能源装机比例不断提高,电网面临惯量、电压和频率支撑不足的挑战,构网型储能凭借其主动支撑能力,成为增强电网稳定性的重要技术路径。最后,他还介绍了构网型储能在新能源大基地和配电网等多类场景中的解决方案,包括低压集中式、高压直挂式和虚拟同步调压机等不同技术路线,并分享了中车株洲所在相关产品开发与项目实践方面的成果。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丽发表《长时储能: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现状与发展机遇》主题演讲,系统介绍长时储能的重大需求、钒液流电池技术与产业现状,她认为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持续提升驱动长时、规模化储能的需求,液流电池是长时储能领域的重要技术路线;中国的钒矿储量、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均位居全球第一,钒液流电池发展具有先发优势。最后,她还指出,钒液流电池降本核心方向在于:聚焦技术创新,突破高性能电池材料、高功率密度电堆及先进电池管理系统;推动产业链协同,通过壮大产业规模摊薄成本;创新金融手段,借助金融租赁工具降低产业发展的资金门槛,助力钒液流电池在长时储能领域加速落地。
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庆源发表《飞轮储能技术》主题演讲,他指出,飞轮储能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和无化学污染等显著优势,适用于电网短时高频的调频需求,能够有效缓解新能源并网带来的波动性与随机性挑战。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冬奥保电、数据中心、风电场调频等多个场景,在电网频率调节、应急供电和新能源场站调频等领域表现出优异的可靠性与性能。
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康利斌发表了《钠离子电池技术与产业化》主题演讲,系统介绍了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与技术现状。钠离子电池凭借优异的低温性能、倍率特性、高安全性以及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已在电动两轮车、储能系统、乘用车等领域完成应用验证,并逐步实现规模化落地。目前,该技术已在多个示范项目中稳定运行,并被列入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最后,他指出,钠电池产业正步入理性发展阶段,未来将通过提升能量密度和扩大应用规模进一步降低成本,有望在多个应用场景与铁锂电池展开竞争。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主任、电化学能源消防安全联合创新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卓萍副主任发表《储能安全评价和消防测试》主题演讲,她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风险与防控技术。她指出,储能火灾具有复燃和爆炸高风险,并通过实验展示了电池热失控产生的可燃气体与燃爆威力。为此,其团队研发了多模态感知预警技术,实现提前15分钟、准确率超95%的热失控预警;并开发出液氮灭火防爆系统,可快速灭火、深度降温并有效防止复燃。此外,她还介绍了覆盖从电池单体到电站层级的全链条安全评价方法及相关国际国内标准,旨在系统提升储能安全水平。
中国矿业大学二级教授、国家能源局核电厂消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朱国庆发表《新能源火灾防控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与工程应用》主题演讲,他指出,随着可再生能源年新增装机量超越火电,电化学储能安全已成为行业主要矛盾。团队研制出以气凝胶纳米颗粒增强的新型水基灭火剂,具备高效冷却与抗复燃能力,并通过模组、整车等多层级实验验证其有效性。同时开发了液氮灭火系统,适用于不同储能电站场景。团队还研发了覆盖电池单元至系统级的火灾测试方法与设备,并参与多项国家、地方及团体标准制定,为储能安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标准依据。
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徐阳发表《BMS2.0开启储能安全新时代》主题演讲,介绍了高特电子在BMS2.0领域的创新成果。针对储能安全痛点,公司开发出毫秒级响应的安全阀状态检测技术和新型温度传感器,大幅提升热失控早期预警能力与定位精度。同时推出模块化三明治结构高压箱,实现高低压分离与强绝缘,有效抵御湿热环境影响,并降低成本。此外,研发了类似故障溯源装置,可在极端条件下记录多系统毫秒级数据,为事故分析提供完整依据。高特电子多项技术旨在从感知、防护与溯源三大维度全面提升储能系统安全水平。
在圆桌对话环节,由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行动联盟主任伊莉娜·拉多斯拉沃娃·斯特凡诺娃主持,欧洲光伏产业协会首席运营官马泰·海伊斯,彭博新能源财经亚太区研究负责人阿里·伊扎迪·纳贾法巴迪,宁德时代储能政策研究部主任黄康桥等嘉宾围绕储能发展与能源转型展开讨论。
黄康桥强调需加强标准制定、国际合作与绿色金融,并关注钠电池与固态电池等技术创新。马泰·海伊斯指出欧洲储能市场增长迅速,尤其是电网侧需求强劲,但仍需完善市场机制和容量市场设计。阿里·伊扎迪·纳贾法巴迪表示,尽管储能投资大幅增长,当前电力市场设计仍滞后于技术发展,需通过改革激发投资活力。对话嘉宾一致认为,储能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需推动政策协同、市场机制创新和多方协作,以加速全球储能部署和系统韧性提升。
2025世界储能大会“储能前沿技术与安全”主题论坛的成功召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行业价值。论坛汇聚政企研多方力量,既聚焦构网型储能、钒液流电池等前沿技术,为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提供方向;又针对储能安全痛点,输出热失控预警、新型灭火系统等防控技术及全链条评价标准,筑牢产业安全基石。同时,圆桌对话凝聚国际共识,明确政策协同、市场机制创新等发展路径,为全球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