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总院EPC总承包的呼和浩特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项目——仕奇公园片区海绵化改造工程于近日圆满收官。作为北方缺水型城市,项目通过8个子项工程,系统打造“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链条海绵体系。
源头减排 生态宜居
社区焕新“会呼吸”
社区海绵化改造从粗放型大拆大建,转型到绣花般精耕细作,通过“针灸式改造”,老旧社区蝶变为兼具生态韧性与绿色低碳的宜居样板。
以公务员小区为例,采用“雨水收集-蓄存-净化-回用”的生态闭环,构建了一个极具弹性的海绵排水系统,实现“生态效益+社会价值”双赢的改造模式。改造后,从源头治理面源污染,通过多级净化(满足3年一遇降雨不外排),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8%、径流污染削减率52%的目标。
过程控制 功能复合
公园变身“城市海绵”
项目创新“生态为基、功能复合、公众参与”模式,海绵化改造同步实现水质净化、排水安全、生态科普三重价值。米巷区域的改造融合“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双功能,破解道路积水顽疾,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92%(改造前未控制积水道路地表径流),积水道路满足3年一遇排水标准(改造前该路段无雨水管网)的目标。
末端治理 蓄排共治
滨水空间重焕生机
小黑河水环境治理工程,构建起仕奇海绵片区雨水径流入河前的最后生态屏障。总院统筹2个维度、3大圈层和6类专业,构建集“控源截污-多级净化-雨水利用-生态恢复-科普宣教”为一体的集成化、智慧化的“蓝-绿-灰、蓄排共治”海绵系统,打造韧性滨水空间,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构建“上游66公顷汇水区域-相邻市政道路-场地内”三大圈层的初雨径流面源污染拦截净化系统,使悬浮物颗粒SS去除率达75-85%,总磷TP去除率约40-60%,有效助力小黑河水质提升。
全生命周期低碳理念,保留利用场地内原有乔木和现状道路塑造微地形海绵空间,营造“深槽-浅滩-疏林-花境”等多样生境,净化后的径流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实现存量资源和雨洪资源再生利用。
公园内布置全龄友好的科普宣教设施,让市民亲自然、懂生态,更新后的滨水空间日均服务市民数量提升2倍。
原标题:呼和浩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竣工,仕奇公园片区焕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