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面向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四大领域实际需求,设立了28项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创新任务。
这项行动是贯彻落实2025年3月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举措。
01 政策背景:从“规模扩张”到“质量取胜”
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正经历深刻变革。
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会长于鸿立坦言,此前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主要来自国外,技术开发主要围绕市场急需和盈利空间较大的实用领域。
随着我国环保标准的提高和环境污染因子的复杂性增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已不足以支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行业目标:到2027年,重点领域技术装备产业链“短板”基本补齐;到2030年,环保技术装备产业链“短板”自主可控。
“揭榜挂帅”作为一种创新机制,其核心是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打破了传统科研项目的单位、职称、学历等身份限制,给中小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02 任务解析:瞄准产业痛点,布局四大领域
本次公布的28项揭榜任务涵盖“重点整机、成套装备”以及“关键部件、材料药剂、控制装置”两大类。
重点整机与成套装备聚焦21种亟需技术装备,旨在突破产业化瓶颈,解决同类产品的低端化、同质化问题。
关键部件、材料药剂领域则围绕7种关键产品,着力解决国产专用零部件存在的使用寿命短、运行不稳定、工作效率低、能耗高、精度低等功能性问题。
南京大学教授许柯指出,28项揭榜任务体现了高技术门槛、高产业需求、高公共属性的特点。
例如,“高炉煤气精脱硫及硫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是钢铁行业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核心技术保障,响应了烟气治理重心向非电行业及精细化治理的转变。
03 产业影响:推动环保产业向精细化、智能化升级
本次揭榜挂帅工作将深刻影响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
治理模式转变方面,新污染物治理成为重点。《通知》首次将“新污染物治理技术装备”明确作为独立的优先级类别,标志着新污染物的治理模式向“精准识别+深度去除+风险管控”转变。
技术融合趋势上,《通知》明确将能效列为关键验收指标,对智能监测装备的布局力度和性能要求显著提升,推动环境监管向“全域感知、实时精准、智能决策”模式发展。
于鸿立表示,从验收角度来看,“揭榜挂帅”评价标准非常明确,最终看的是揭榜方交付的成果是否达到了榜单要求的指标,过程则相对宽松。
这种模式贴合环保装备制造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行业特性,有助于打通环保技术装备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途径。
04 企业机遇:四大发展路径与政策支持
对于环保企业而言,本次揭榜挂帅工作带来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
技术攻关机遇:28项任务榜单明确了技术创新的方向,企业可针对自身优势领域开展集中攻关。
市场拓展机遇:本次重点关注的新污染物治理、非电行业治理、智能化监测等领域,都是未来环保产业的新增长点。
产业链整合机遇:《通知》允许组成联合体申报,鼓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协同创新,这有助于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
政策支持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发布优秀成功应用案例,并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对揭榜入围、优胜单位予以支持。
同时,各地方也将结合实际情况,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资源配套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从国际视野看,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正经历从技术追随者到全球创新引领者的转变。《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优势环保装备企业“走出去”,推动企业积极承建国际节能环保成套装备工程,扩大环保技术和设备出口。
对于环保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把握揭榜挂帅契机,瞄准28项任务榜单指明的方向,在环保产业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
那些能在2年实施期内攻克关键技术、形成可靠产品、并通过应用验证的企业,将在未来环保装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本文由AI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