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环境部环评司、评估中心关心指导下,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统筹,成都、遂宁、内江三地承担的两项国家级环评改革试点任务于10月16日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通知》(环环评〔2024〕65号)要求,成都市承担“环评文件标准化编制、智能化辅助审批试点”,遂宁市、内江市承担“优化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试点”。验收专家组由国家环评领域及川内知名高校的7名专家组成。验收会上,三市通过成果汇报、视频演示、系统操作等多形式,全面展示试点成效。专家组对照国家试点任务和上报实施方案与试点城市进行详细的提问交流后一致认为,三个试点城市的改革目标明确、方法科学、技术路线合理,取得预期效果,同意通过验收。
成都:智慧系统支撑环保管理全链条
成都市聚焦“环评文件标准化编制、智能化辅助审批”试点,针对医院、电子设备制造细分领域等四个试点行业,创新搭建“数据整合+算法集成”的智慧化辅助填报系统。该系统通过极简化“一张表”填报界面,将环评报告编制时间大幅压缩;整合6大类58个图层数据,实现项目选址合规性“一张图”研判;内置五大类数据库与百余项算法模型,保障环评文本内容精准规范;更可一键同步生成排污许可申请表与执法清单,推动环评、排污许可、执法监管全流程无缝衔接。
遂宁:“全链条体系”提升环境管理效能
遂宁市针对石膏水泥制品、电子元件制造等三个行业开展试点,构建“事前引导、事中管理、事后监管”多元协同治理的全链条环境管理体系。事前通过“四个维度”准入清单与“六维五星”智能选址系统,实现项目“一站式”线上审核;事中定制“一行业一标准”环境准入指引,联动多部门实施“全口径”排污许可管理;事后创新“企业自律+执法规范+信用约束”监管模式,开展专家“三送”帮扶,推进精准执法,营造健康市场环境,为企业落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内江:“放管结合”重塑行业环境管理模式
内江市选取电子元件制造、纸制品制造等七个行业开展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坚守“放得开、守得住”底线,围绕选址布局、资源利用等六个方面,精准制定环境准入指引,为项目提供清晰的建设指南;细化试点行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清单、优化智能选址功能,精准服务项目落地;统筹全市“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量中10%的减排量用于试点项目总量指标替代;建立试点项目排污许可“三监联动”机制,推动分区管控、排污许可等制度联动衔接,同步提升营商环境,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四川国家级环评改革试点成果通过验收!为环评管理制度优化提供川式路径